作者: 組培設備 發布時間: 瀏覽次數0
植物組織培養是20世紀初開始,以植物生理學為基礎并在德國植物學家G.Haberland提出的“植物細胞具有全能性(1904年)”的設想指導下,經許多學者努力開拓而逐步發展起來的一項生物技術。1934年荷蘭植物學家F.W.Went發現了生長素吲哚乙酸,隨后不少學者又相繼發現了吲哚丁酸、萘乙酸和2,4-D等生長素,并用于植物組織培養。White首先建立了人工合成的綜合培養基。20世紀50年代的一大突破是一類新的植物激素——細胞分裂素的發現,它能促進細胞團產生不定芽或直接從組織表面形成不定芽,并長出越來越多的側芽。1952年法國的G.Morel等將帶病毒的大麗花莖尖切離培養,獲得去病毒植株。60年代以后,植物組織培養又進入了一個新時期,開始走向大規模的應用階段,同時研究工作也更加深入和扎實,為生產應用服務。
20 世紀70年代初,我國掀起了單倍體育種高潮,在作物上取得了一批有實用價值的育種成果,至少24種(包括小麥、水稻、煙草、玉米、三葉橡膠)以上的花粉植株是我國學者首先完成的。在此這期間,國外組培苗生產發展很快,歐洲許多國家紛紛建立植物微繁殖公司,主要是繁殖那些經濟價值較高的觀賞植物。80年代以來,以商品為目的組培苗生產量以20%~30%的速度遞增。
在組織培養技術的不斷完善過程中,與之相應的設備、環境也在不斷發展。美國猶他州立大學用植物克隆工廠生產的小麥,全生育期不到2個月,每年可收獲4~5次。奧地利開始生產一種塔式植物克隆工廠(高30 m),現已被北歐、俄羅斯、中東國家采用。丹麥建成了綠葉菜植物克隆工廠,可快速生產獨行菜、鴨兒芹等。日本建成一座由電子計算機調控的花卉蔬菜植物克隆工廠,由5棟2層的樓房(8 300 m2)和2棟栽培溫室(每棟1 800 m2)構成。北京已建成植物克隆花卉工廠、蔬菜克隆工廠、林木克隆工廠30多家。浙江省農科院植物組培中心從事花卉組織培養研究生產近20 a,擁有800 m2植物組培室和100 m2GMP無菌操作車間,年產組培苗達500萬株以上,并在省內建有2個年產500萬株以上的組培苗衛星生產車間,先后建立了觀葉植物、多肉植物、林木、中草藥等400多種植物的培養技術體系。
相關文章:
紅外接種滅菌器利用飽和蒸汽冷凝時釋放大量潛熱的物理特性,使待滅菌物體處于高溫潮濕狀態,經過時間保溫達到滅菌的目的。 利用......
TIME:2022-08-12聯系我們
統一咨詢電話
13864197126
聯系電話:0531-87595725
聯系郵箱:20943159@qq.com
官方網址:www.noah-style.com
聯系地址:濟南市市中區陡溝辦事處紅星村116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