<track id="15a9w"></track>

      歡迎您訪問格艾特官方網站!
      濟南格艾特儀器設備有限公司

      專業組培儀器設備供應商

      藍靛果組培苗移栽壯苗基質研究

      作者: 組培設備 發布時間: 瀏覽次數0

      返回:聯系我們

        我國從20世紀80年代開展了野生藍靛果的馴化栽培試驗及開發利用工作,對于藍靛果亞組的組織培養研究已有少量報道,但就組培苗移栽基質方面還沒有系統的研究,由于組培苗生長在無菌條件下,營養條件好,水分充足,導致幼苗對外界環境的適應性及抗病性較差,致使移栽不易成活。 因此,在快繁過程中,基質因素成為影響組培苗成苗率的重要因素。本實驗以藍靛果組培苗為材料,探討了不同基質對不同品種藍靛果組培苗移栽成活率的影響,篩選適宜組培苗移栽的基質種類,促使其進入營養缽后盡快復壯,提高成苗率,為藍靛果規?;a提供依據。

        1 材料與方法

        1.1 試驗材料

        本實驗于2013年在伊春市農業技術推廣中心試驗基地大棚內進行。供試材料為高2~3 cm、具3~4片葉和2~5條根的健康藍靛果組培苗, 由中科院東北地理與農業生態研究所農業技術中心提供,共四個品種:L1-8,L2-5,L3-2,L4-2。供試基質原料為木屑、苔蘚、細沙、珍珠巖及園田土。

        1.2 試驗方法

        1.2.1 實驗設計

        試驗于2013年4—7月在伊春市農業技術推廣中心試驗基地大棚內進行。取常用的藍靛果出瓶基質苔蘚、細沙、珍珠巖、木屑,與園田土按1∶1比例混合,以園田土為對照,共20個處理。

        1.2.2 測定項目和分析方法

        (1)用鑷子將煉苗后的組培苗取出,小心洗凈根上殘留的培養基,并用0.1%的高錳酸鉀溶液浸泡根系15 min,后將其移栽入營養缽中。用塑料膜拱棚覆蓋20 d,保持溫度(24±2)℃,濕度70%~90%,各處理50株苗。25天后,調查成活率及地上和地下部的生長情況。

        (2)數據處理。試驗數據用 Excel 2007和 SPSS 16.0軟件進行統計分析.

        2 結果與分析

        2.1 不同栽培基質對藍靛果組培苗移栽成活率的影響

        從表1可知, 不同的移栽基質對藍靛果移栽后的成活率影響不同,四個品種在苔蘚混合土上的平均成活率最高,達到94%;其次是細沙混合土,為90.75%,對照最低,為69%。不同藍靛果品種在不同基質中的成活率差異較大, L1-8在細沙混合土中的成活率達到100%, L2-5在苔蘚混合土中的成活率也達到100%,L3-2在細沙混合土中的成活率達到90%,L4-2在苔蘚混合土中的成活率也達到98%,顯著高于這四個品種在其他基質中的成活率;四個品種在對照基質園田土中的成活率均較低,分別為65%,70%,68%和73%。

        表1 不同栽培基質對藍靛果組織苗成活率的影響

        

       

        2.2 不同栽培基質對藍靛果組培苗生長的影響

        2.2.1 不同栽培基質對藍靛果組培苗株高的影響

        

       

        圖1 不同栽培基質對藍靛果組培苗株高的影響

        由圖1可知, L4-2在苔蘚混合土上株高生長最好,達到9.16 cm,比木屑混合土上的最低株高190%;L2-5次之,在苔蘚混合土上株高達到7.2 cm,比對照組高132%;L1-8在細沙混合土上株高生長最好,達到4.63 cm,比對照組高157%;L3-2株高最低,在珍珠巖混合土上株高最好為2.16 cm,比對照組高44%。

        2.2.2 不同栽培基質對藍靛果組培苗葉面積的影響

        

       

        圖2 不同栽培基質對藍靛果組培苗葉面積的影響

        由圖2可知, L4-2在苔蘚混合土上葉面積最好,達到3.57 cm2,比木屑混合土上的最低葉面積高320%;L2-5次之,在苔蘚混合土上葉面積達到2.71 cm2,比木屑混合土上的最低葉面積高136%;L1-8在細沙混合土上葉面積生長最好,達到2.46 cm2,比苔蘚混合土上的最低葉面積高186%;L3-2葉面積最低,在細沙混合土上葉面積最好為0.60 cm2,比對照組高140%。

        2.2.3 不同栽培基質對藍靛果組培苗節間數的影響

        

       

        圖3 不同栽培基質對藍靛果組培苗節間數的影響

        由圖3可知, L2-5在苔蘚混合土上節間數最多,達到8個,比對照度多281%;L4-2次之,在珍珠巖混合土上節間數達到6.7個,比對照組高346%;L1-8在細沙混合土上節間數最多,達到5.67個,比苔蘚混合土上的最低值高710%;L3-2節間數最少,在珍珠巖混合土上最好為3個,比對照組高100%。

        2.2.4 不同栽培基質對藍靛果組培苗鮮重的影響

        由圖4可知, L4-2在苔蘚混合土上鮮重最高,達到0.834 g,比木屑混合土上的最低值高17.1倍;L2-5次之,在苔蘚混合土上鮮重最高達到0.392 g,比對照組高33.6倍;L1-8在珍珠巖混合土上鮮重最高,達到0.372 g,比苔蘚混合土上的最低值高11.4倍;L3-2鮮重最低,在苔蘚混合土上最好為0.222 g,比木屑混合土上的最低值高2.36倍。

        

       

        圖4 不同栽培基質對藍靛果組培苗鮮重的影響

        2.2.5 不同栽培基質對藍靛果組培苗根數的影響

        

       

        圖5 不同栽培基質對藍靛果組培苗根數的影響

        由圖5可知, L4-2在細沙混合土上根數最多,達到11.7條,比對照組高290%;L2-5次之,在苔蘚混合土上根數最多達9條,比對照組高350%;L1-8在珍珠巖混合土上根數最多,達到6條,比對照組高100%;L3-2根數最少,在苔蘚混合土上最多為4.5條,比對照組高125%。

        3 結論與討論

        本研究結果表明,不同藍靛果品種對移栽基質的適應程度不同。在木屑、苔蘚、細沙、珍珠巖及園田土5種基質上,L1-8和L3-2在細沙混合土中的成活率最高,分別達到100%,90%,L2-5和L4-2在苔蘚混合土中的成活率最高,達到100%,98%,顯著高于其在其他基質上的成活率,四個品種在對照基質園田土中的成活率都較低。

        綜合分析組培苗在各基質上的生長狀況表明,細沙混合土和苔蘚混合土較適合藍靛果組培苗移栽,這兩種基質透氣性和持水能力較好,與藍靛果喜透氣、喜陰濕的生長習性相符。但不同品種的最適基質不同,其中L1-8的最適基質是細沙混合土,其在該基質中的株高、葉面積、根數、根長和節間數均顯著高于其他基質處理;L2-5的最適基質是苔蘚混合土,其在該基質中的株高、鮮重、葉面積、根數和節間數均顯著高于其他基質處理;L3-2在珍珠巖混合土、苔蘚混合土和細沙混合土中的各項生長指標相差不大;L4-2的最適基質是苔蘚混合土,其在該基質中的株高、鮮重、葉面積、根數和鮮重均顯著高于其他基質處理。

      相關文章:

      文章來源:http://www.noah-style.com//gsxw/185.html,轉載請注明出處。

      <track id="15a9w"></track>

          一级a一级a爱片免免费,一级aⅴ无码鲁丝片九九九伊人,欧美猛黑人aaaaaa视频,久久99精品无码一区二区